找到相关内容83篇,用时4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伦理宣言》和《大学》之比较分析

    前去捧场,但是,他们从“热闹场”回来后却并不去研究《普陀山宣言》。对《全球伦理宣言》和《普陀山宣言》学术关注的这种强烈反差不能不让人感到中国学术界的崇洋媚外已病人膏盲了。...能保证给世界带来和谐吗?至少上述这三个文本是对此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的。它们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分别设计出了一个如何构建和谐世界的方案。   记得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头一两年,当《全球伦理宣言》...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1960238.html
  • 佛教的空与基督教哲学: 基督教哲学与佛教哲学之对话的一个当代反思(1)

    ,从而开展了禅的哲学与佛教和基督教的宗教对话的新的向。   花冈永子指出,这样的展开就其结论来说,就是这种展开乃是虽然基督教与佛教乃是在主客分离世界中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宗教,但在其根源,二者乃是使得...基督教与佛教乃是自我同一,指的是虽然基督教与佛教在主客分离的向,亦即,在既有的宗教对话开展之前的历史世界中,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宗教,但它们二者在根源则是由完全同一的根源成立的。[12] 花冈永子在这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4562082.html
  • 关於《中观论颂》各品结颂的性质——以第十八品为中心的一个探究

    ,龙树在结颂中进一步提出“寂静智”的概念,在修行实践,三智皆是观“法”的真实,或者说於“无我行”中所获得,因此与龙树对於无我的论证,不再专注於如先前部派时存有论式的分析,转而由实践的向上来证立无我...一个唯一正确的解释。因此,在无法还原历史的图象,如实探究其真实性与绝对客观性的情形下,Lindtner的主张容或有成立的可能,学界不妨尝试将之视为在不同的向对於该偈颂的另一种大胆的诠释,并以...

    觉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0662528.html
  • 从科学发展趋势看佛学与科学对话

    动力系统的范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它比计算模式更接近心智的实际状况,确实提供了一种对于心智在时间向变化的说明,提供了一种表现心智与外境交互作用的可能途径,且可能对解释人类行为的一些非表征性的方面...目前的科学发展趋势看来,就其研究本身而言,从物质研究向精神层面的整合倾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而这个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概念混沌理论的改革,一是研究内容认知科学的纳入心智活动研究。前者跳脱...

    释见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4064243.html
  • 巴渝地区佛教发展述略(2)

    潼南大佛由道士建造,说明当时佛道之争的熄灭,三教相互容纳。  两宋巴渝地区佛寺约130座,平均一县约3-4座,尽管与江南地区相比在密集是不及的,但却在唐代的基础是大大增加了,这是巴渝佛教逐渐兴盛...子;柏堂祖森禅师,巴县人,俗姓杨,年十九,往重庆崇因寺,越三年得,出三峡,往江浙,石溪心月禅师法嗣,临济宗杨歧禅系。北碚北泉公园内石壁有宋代和尚骨灰龛13个,有元祐(1086-1093年)年号。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5364952.html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

    量果及自证分为基础,则它亦一并继承了其经验性格。  这在逻辑难免有循环自闭之嫌[95],此一疑问遂带出了经验的基本结构在时间向的立体性,即唯识宗对流转(sajsara)问题的特殊理解。本来,以...智性内涵。为此慕氏留欧习现象学,马氏留美习分析哲学,中年后再回头治印哲学。曾被慕、马二氏点名批评要为此负责的“一代”包括前印度总理暨著名印度教吠檀多一元论哲学家拉达克里希南(S. ...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665974.html
  • 从科学发展趋势谈佛学与科学对话之展望

    ,且从本质而言心智乃是一个动力系统而非计算系统[16]。于是,动力系统的范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它比计算模式更接近心智的实际状况,确实提供了一种对于心智在时间向变化的说明,提供了一种表现心智...可能会随时代前进、科学新概念的发现而有不同的内涵与效果。从目前的科学发展趋势看来,就其研究本身而言,从物质研究向精神层面的整合倾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而这个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概念混沌理论...

    释见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25669702.html
  • 隋唐之弥勒信仰与图像

    奠基者乃中期大乘的佛学大师-无着与世亲两兄弟。[31]无着与世亲,北印度犍陀罗人,原本在有部出家,研习小乘佛教。后经弥勒[32]指点,转而攻研大乘经典。据说,无着曾数兜率天谘问弥勒菩萨,弥勒特别为...不如弥陀信仰披靡流行,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基础,它仍保持了相当的影响力。本文旨在讨论隋唐弥勒信仰的背景与特色,并探索当时弥勒图像之特征,希望借着作品本身的分析,能对隋唐的弥勒信仰有更进一步地认识...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971116.html
  •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

    的历史,因此,宗教现象学与历史并非两种不同的科学,而是宗教整体科学互补的两个方面。③   宗教象征便是伊利亚德贯通这两种方法的媒介,一旦理解了诸象征特定的普遍结构,即它们投射出的意义模式以及这些...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由于宗教同人的存在具有本体的关联,拥有突出的主体性特征,因此将宗教离析出主体生存论范畴之外,而将其客体化、实在化的宗教学,在创建伊始便面临着学科合法性的问题。缪勒早先对宗教...

    王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1250279060.html
  • 生死的省思 —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

    与教育生涯所关切的议题与阐述的义理,主要是着重于启发生命价值与意义,以及其在孝道伦理的义理彰显。在生死问题,也偏向于强调其在孝道伦理的意义与社会价值,至于生死本身在宗教向的主体性意义,亦即...生养」与「养生」的问题愈发复杂,「老病」﹑「安养」与「送死」的问题也更加棘手。如此说来,生死的问题岂非永远令人束手无策?虽然表面看似如此,仔细深究,其实倒也不尽然。生死攸关的问题,到头来会显得无解,...

    慧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4581389.html